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 专题栏目   >  世界血栓日
发布日期:2017-02-09 浏览:4320
加入收藏

194年前的10月13日,被尊为“细胞病理学之父”的德国医学家Rudolf Virchow诞生。他首次提出了“血栓形成”这一概念,并为促进医学界对血栓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,同时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,鼓励医学界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、诊断与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,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,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(ISTH)于2014年3月向全世界宣布,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“世界血栓日”,以号召世界各地和不同团体团结起来,共同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(简称VTE)这一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
在全球第三个“世界血栓日”到来之际,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血栓与血管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的“关注血栓 关爱生命媒体见面会于2016年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。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教授,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主任刘鹏教授,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李小鹰教授,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翟振国教授,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张福先教授,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刘建龙教授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中心门剑龙教授、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高小雁主任等临床多学科著名专家,围绕“需要住院时,想到VTE”的有关内容,与媒体展开对话,使公众加强对VTE的知晓与关注,加强风险评估、加强规范预防,防患于未然。

“当人们不知道有风险的时候,风险其实是最大的。而当我们知道害怕、知道有潜在风险的时候,往往就会采取一些办法,帮助我们去除风险或者防控风险------血栓,就是这样”。王辰院士用这样的话来形容VTE对人们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。王辰院士向媒体介绍,随着国内各种指南的制定、专业的培训、以及“世界血栓日”活动的开展,对血栓性疾病的观念现在已经有了几个重要的转变。第一,从诊治到预防,特别是针对最薄弱的环节---住院患者要加强预防。第二,从临床单一学科(呼吸科)到众多学科(骨科、血管外科、肿瘤科、妇产科等等),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重视并加强对住院患者VTE的防控。第三,从专业领域到社会公众。随着由于各种久坐(打麻将、玩电脑游戏、长途飞行等)引起血栓甚至猝死的案例被不断曝光,人们逐渐意识到,其实血栓距离每个人都不遥远。王辰院士把血栓防治形容为一种波澜壮阔的运动,并寄语媒体人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推波助澜,广泛而持续地传播血栓防控知识。

十几家活跃在国内健康领域的主流媒体,包括电视、报纸、网络等均派记者参加了本次公益活动,与与会专家就“如何识别住院患者中VTE高危人群”、“对高风险人群如何有效预防VTE”、“VTE复发应该怎么办”、“怎样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”、“二胎政策放开后,高龄产妇如何应对VTE的风险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。

关于”静脉血栓栓塞症VTE“

什么是血栓栓塞?

血栓栓塞,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。血栓一旦形成,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,甚至脱落移行到其它器官。血栓栓塞会导致严重的后果,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---心肌梗死、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),均与之密切相关。

血栓栓塞已在世界范围引起高度关注

2012年世界卫生大会(WHA)决定通过一项全球目标,即:到2025年使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%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世界血栓日WTD)专家委员会及其合作伙伴相信WHA必须直接干预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)。

20155月,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(ISTH)与“世界血栓日(WTD)专家委员会在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呼吁世界卫生组织(WHO)加强对血栓栓塞的关注,并将VTE作为特殊致死病因纳入WHO下一个疾病负担的全球性研究。

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VTE?

静脉血栓栓塞症,即静脉内形成了血凝块,简称VTE。在深部的静脉形成血凝块(通常发生在下肢),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,简称DVT。当静脉内血凝块脱落并随血流移行到肺部,就会形成肺栓塞,简称PE。DVT和PE统称为VTE,是一种风险极高的、潜在的致死原因。

VTE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。“世界血栓日”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,000万例,涵盖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。尽管如此仍然相信,即使在信息系统相对发达的美国与欧洲,仍有很多病例未被有效登记。

“世界血栓日“专家委员会和Ipsos-Reid一项共同研究发现,公众对于血栓栓塞、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知晓度,远低于其他疾病,例如心衰、脑卒中、高血压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和艾滋病。而且数据显示公众对于VTE的认知程度很低,知道血栓栓塞可以预防的成年人不足50%。

VTE导致的全球疾病负担

201410月9日,“世界血栓日”专家委员会在全球首个“世界血栓日”发布了发表在《血栓与凝血》杂志上.、题为“血栓栓塞---全球疾病负担的主力军”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。文章系统回顾了发展中国家、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与VTE有关的疾病负担。来自西欧、北美、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南部(阿根廷)的研究显示了一定程度的一致性,即人群年发病率在千分之0.75-2.69之间,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增加千分之2-7之间。尽管中国和韩国的整体发病率不高,但由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,总体疾病负担仍不容忽视。

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,患者住院期间VTE相关的治疗是与伤残调整生命年(DALYs)的关系最为密切,而在发达国家则列第二位,超过了医源性肺炎、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。

关于VTE,数字说话

Ÿ 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。1

Ÿ 美国每年发生与VTE 相关的死亡100,000-300,000例。2

Ÿ 欧洲每年发生与VTE相关的死亡544,000。3

Ÿ 美国和欧洲每年因VTE致死的人数,超过了因艾滋病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以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总和。4

Ÿ 60%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,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。1

VTE的危险因素

VTE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、种族和性别,某些因素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。

Ÿ 高风险因素

ü 住院

ü 接受手术治疗,特别是髋部、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

ü 长期制动,包括卧床、长途旅行等

Ÿ 中度风险因素

ü 超过60岁

ü 有血栓家族史

ü 肿瘤,接受化疗

ü 雌激素药物:口服避孕药,激素替代疗法HRT等

Ÿ 其它因素

ü 肥胖

ü 妊娠或分娩

ü 吸烟

ü 过量饮酒

VTE的预警症状和体征

称为”沉默杀手“的VTE,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。患者一旦出现症状,则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或者肺栓塞PE)。

Ÿ 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

ü 疼痛,通常从腘窝开始

ü 肢体肿胀,特别是足踝部

ü 肢体红肿

ü 体温升高

Ÿ 肺栓塞(PE)

ü 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

ü 胸痛,深呼吸时可能加重

ü 心率快

ü 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

VTE的风险评估与预防

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VTE通常都是可以预防的。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预防策略,可以使处于风险中的患者避免发生血栓。

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VTE的风险评估,可确定其处于怎样的风险状态。评估工具通常是了解患者信息的问卷或量表,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、患病史、用药情况、特殊生活方式等,从而分析判断患者发生下肢或肺部栓塞的潜在风险程度(高风险、中度风险、低风险)。

如果你在住院治疗期间未曾进行VTE的风险评估,请主动与你的医生进行沟通。

当患者被判定处于风险状况,就需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,包括:

Ÿ 抗凝药物

Ÿ 物理预防。使用抗栓弹力袜、足底静脉泵、间隙充气加压装置等

同时,应指导患者尽早尽量走动,或做下肢和足部运动。

住院期间的VTE

患者在住院期间,由于外伤、手术、治疗、康复等原因,导致了活动量的减少甚至受限,因而大大增加了发生VTE的风险。

事实上60%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,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。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发生VTE的风险,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。

关于院内VTE,数字在说话

Ÿ 60%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,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。8

Ÿ 英国每年约32,000名住院患者发生VTE。9

Ÿ 美国每年超过540,000名住院患者发生VTE。10

Ÿ 澳大利亚每年约30,000名住院患者发生VTE。11

手术患者面临VTE风险增加

手术和一些住院期间的治疗被确认会增加VTE的风险,包括:

Ÿ 骨科手术,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手术;

Ÿ 外科手术,特别是腹腔手术、盆腔手术、髋部或下肢手术;

Ÿ 妇产科手术;

Ÿ 泌尿外科手术;

Ÿ 神经外科手术;

Ÿ 心脏外科手术

Ÿ 外周血管手术;

Ÿ 肿瘤化疗

如果您本人或者家人需要接受上述治疗,请与医生沟通关于VTE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。

为有效控制院内VTE的发生率,医院应建立并不断强化院内VTE防治体系。这个防治体系可能存在着医院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差异,但VTE的风险评估与防治原则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VTE防治体系在一些国家已被确定为强制执行,但绝大多数国家尚未确定。因此WTD通过年度活动,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机构、健康促进系统、医疗政策制定者、医疗服务质量评定机构联合起来,把建立健全医院VTE防治体系作为确保住院患者安全的首要任务。

参考文献

1. Jha AK, Larizgoitia I, Audera-Lopez C, Prasopa-Plaisier N, Waters H, Bates DW. The global burden of unsafe medical care: analytic model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. BMJ Qual Saf 2013; 22;809-15. Retrieved from: http://qualitysafety.bmj.com/content/22/10/809.full.pdf+html

2. 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. Surgeon General's Call to Action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2008. Available at: http://www.surgeongeneral.gov/topics/deepvein.

3. Heit, JA. Poster 68 presented at: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, 47th Annual Meeting, Atlanta, GA, December 10-13, 2005.

4. Cohen AT, Agnelli G, Anderson FA, et al. Venous thromboembolism (VTE) in Europe. Thromb Haemost. 2007;98:756-764.

5. House of Commons Health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. www.publications.parliament.uk/pa/cm200405/cmselect/cmhealth/99/9902.html.

6. Medscape. Medscape General Medicine. 2004:6(3)5.

7. 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(Voskanyan J.E. et al, Organization standardized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a multidisciplinary hospital, Surgery Volume 08-N2-2006, on average the frequency of hospital deaths from PE stands at 0.3%

8. Jha AK, Larizgoitia I, Audera-Lopez C, Prasopa-Plaisier N, Waters H, Bates DW. The global burden of unsafe medical care: analytic model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. BMJ Qual Saf 2013; 22;809-15. Retrieved from: http://qualitysafety.bmj.com/content/22/10/809.full.pdf+html

9. House of Commons Health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. www.publications.parliament.uk/pa/cm200405/cmselect/cmhealth/99/9902.html.

10. Yusuf H, Tsai J, Atrash H, Boulet S, Grosse S.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dult hospitalizations–United States – 2007-2009. MMWR 2012;61:no. 22:401-404

11. National Policy Framework: VTE Prevention in Adult Hospitalised Patients in NZ. New Zealand VTE Prevntion. June 2012. http://www.hqsc.govt.nz/assets/Other-Topics/QS-challenge-reports/VTE-Prevention-programme-National-Policy-Framework.pdf

更多内容,请登录“世界血栓日“官方网站:www.worldthrombosisday.org


关于“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”

是经国务院批准、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、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公益性组织,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、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白书忠担任理事长(法人代表)。其宗旨是募集资金,专项资助,协助政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,推动健康促进事业发展,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服务。基金会自成立以来,先后组织了“健康大讲堂”、“更健康”慢病管理专项行动、“手拉手”健康管理社区行等公益活动,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,受到了国家卫生部、民政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。


关于“血栓与血管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”

作为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的分支机构,血栓与血管专项基金成立于2009年,是国内目前唯一在民政部注册登记、专注于血栓性疾病防治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,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炮卫生部部长常映明担任主任委员。本专项基金旨在多渠道募集资金,围绕血栓与血管疾病开展防治研究、指南规范制定、医学培训、科普教育、患者救助等多项工作,依托多学科医学专家的专业力量,借助“血栓在线”网络平台,在互联网+的时代拓展学术信息的传播范围,从而推动国内血栓与血管医学的持续发展,造福于更多血栓患者。